
刘畊宏爆火后,已经直接顺着他带女儿小泡芙上过《爸爸去哪儿》这条线,把当年节目上大大小小的八卦都扒了一遍。
萌娃们当年的名场面集体被翻出,包括但不限于王诗龄问天天 你是发疯了么 、诺一说 观音菩萨让我带句话 、森碟大笑 我爸爸掉水里了 。
src=大家都乐乐呵呵地对着萌娃们大笑,一片宁静祥和,夸这个可爱那个帅。
因为我真的很难忘记当年《爸爸去哪儿》播出时的那些争议,很多人或许还记得:
每一期节目播出,互联网上都会涌出过大批大批针对这些孩子的恶毒批评。一片血雨腥风,与当下完全不同。
森碟被骂太爱哭,王诗龄 Angela 被认为是娇气胖妞,Kimi 被质疑娘炮。
天天算得上是性格乖巧的一个,结果却因为有时太懂事、结果被一些网友质疑 在演 。
表现成熟的黄多多被认为 用力过猛 太想表现 ,贝儿被质疑有心机,年纪最小的 Grace 因为爱哭也被批评等等。
src=一期节目中,多多与 Joe 全程用英文交流,闲聊布丁难吃、村长去哪了
天涯论坛与微博之类的平台上几乎每周都有针对《爸爸去哪儿》节目的骂战,不乏有些过分的谩骂与揣测,日日血雨腥风。
或许是因为此前从未有谁家管孩子的细节,被如此细致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大多数人对亲子关系议题的了解只限于语文课本上的《傅雷家书》式模板。
横空出道的《爸爸去哪儿》,让全网都陷入了管教孩子的狂热期,试图从节目中的蛛丝马迹推导星二代们的人生轨迹:
哪个孩子太有心机、太早熟?哪个孩子最没礼貌?哪个孩子最聪明
src=热度高意味着节目异常火爆,但同时也意味着关乎节目的舆论与评价很容易变得疯狂而极端,各式谣言满天飞。
因为自称小公主,王诗龄一直被批评娇气、脾气大,第二季传出消息姚明将参加节目时,有人造谣王诗龄喊姚明女儿 农村娃 、欺负她。
虚构了有钱明星孩子瞧不起功勋运动员孩子的剧情,群情激奋,最后王诗龄父母赶紧辟谣,说这俩孩子根本没见过面。
src=一轮轮争议的结果是,参加过《爸爸去哪儿》的明星嘉宾或多或少都为这些冲着孩子来的骂战发过声。
14 年 8 月 参加第二季节目的五位爸爸集体发布长文《五位老爸的态度:以沉默之名守护爱》。
决定用停更微博的方式,表达对不实报道、节目断章取义呈现以及网络舆论的不满。
src=当年最流行的一类帖子是 预测人生 ,通过萌娃们在节目里的表现推测他们长大后的性格。
曾经爱哭的森碟成了运动少女,被指责娇滴滴的 Kimi 后来在妈妈陈若仪晒出的照片中,已经是照顾弟弟的大哥形象。
《爸爸去哪儿》诞生的年份 2013 年,恰巧是 熊孩子 这词在互联网上第一次爆火。
熊孩子摧毁手办柜、脚踢电脑屏、摔烂化妆品的几类新闻广为流传,年轻人第一次打响正式的熊孩子防卫战。
毫无疑问,表现出以上特质的小孩都无法逃脱批评,哪怕这些缺点在大多数时候都并不严重。
于是第一期刚播出时,唯一没被批评的孩子是节目中只在上交玩具时哭了一场、整体性格乖巧的天天。
src=这一倾向一直延续到了后续,每一季最被看好的往往是情绪稳定、性格甜美的孩子,比如刘畊宏的女儿小泡芙。
src=在成为当下全民健身教练之前,刘畊宏也曾短暂地成为育儿博主们集体研究的对象,思考他们夫妇如何培养出的乖女儿。
src=src=所有人都在好孩子模板上达成了共识:乖巧惹人爱、不哭不耍赖。
不过在 对抗熊孩子 的风潮之下,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满足 好孩子 标准的,都很容易轻易地被定性为 坏孩子 。
三组孩子,只有多多第一反应地把鸡蛋布丁分享给了 Joe,而杨阳洋、费曼都选择了自己吃。
没有分享的杨阳洋、费曼自然被认为不懂事,网友们认为这道理自己三岁就学会了;
很多网友认为馋人食物是不礼貌行为,而自己小时候如何被教导去别人家时不能乱吃东西。
他让贝儿下一次想吃的时候可以开口询问对方,解释说别人或许不了解我们的需求。
像杨阳洋,虽然是典型乖乖仔,但胆小羞怯、过于内向,被盖上了 小家子气 的标签。
像社牛森碟,虽然是 风一般的女子 不怕事、胆子大,但哭闹起来能让语气温柔的林志颖都头疼无奈。
像黄多多,虽然懂事、明事理,但因为把懂事表现得太明显,反而被质疑 刻意 心机 。
谁没在被迫分享玩具零食是委屈过?谁没哭闹过?谁没试图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乖巧懂事?
这些原本无伤大雅的缺点,在 围剿熊孩子 的讨论氛围下很容易被过分放大,抱着一种 以牙还牙 的情绪。
很多时候未必是真的对孩子有意见,而是潜意识里认为 我也被这样管教过成为乖孩子,凭什么你不行?
于是在看明星们的小孩哭闹时,会忍不住地七嘴八舌地出招,认为这些孩子的管教还不够充分。
肯定或否定一个孩子的表现,本质是对带娃的父亲、那个明星家庭的育儿方式进行评判。
像黄磊的育儿方式一直颇受争议,他让女儿从小跟着剧组、支持她染发烫头、反对早恋的说辞。
src=问题在于,社会舆论中所谓的 正确教育观 本就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
我们既反对传统的严父教育、打压式教育,《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中的杨烁被网友们骂得狗血淋头。
他在节目中因为孩子走路时 脚尖没有冲前 ,要求孩子退回去重走一遍;孩子忘了叠裤子的方式时严厉地训斥。
林志颖带 Kimi 初出场时,Kimi 表现可爱懵懂、说话轻柔,于是林志颖的温柔带娃法迅速被吹捧。
但当 Kimi 在竞争的游戏中崩溃大哭,在和石头的对比下,林志颖的带娃方式又被唾弃、认为这样只会培养出 娘炮 。
把孩子带到陌生、只有爸爸可依靠的环境中,同时设置了不少艰苦环境,如雪天、戈壁进行体验。
小孩本就更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崩溃,和带孩子出门旅游后、他们更容易哭闹一个道理。
src=可同时别开生面的是,在《爸爸去哪儿》之前,这代年轻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生动的亲子关系样板。
第一季中,田亮手足无措、郭涛沉默严格、王岳伦甩手掌柜、张亮平易近人、林志颖温柔耐心。
这些特点还会有意无意地在节目中放大,像田亮至今在节目中的名场面,一是比赛落水被女儿嘲笑,二是做饭状况百出,三是给 Kimi 喂饭被撞飞的饭碗。
src=但他作为父亲自然也有担当的一面,众人集体滑沙时,森碟想从最高点滑下。
src=尽管你我都知道,这些特点大概率是一种 人设 ,或者家庭教育的模板。
《爸爸去哪儿》首期播出时,湖南卫视公布的收视数据显示核心观众中 25 岁至 34 岁群体的占比高达 36%。
步入成人社会、对传统教育怀有疑虑的一代人,其实急需对不同家庭模式、亲子关系的观察。
未必是为了组建新家庭的打算,更多也可能是在讨论中,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探讨社会教育的议题。
森碟大哭哭着不愿意,王诗龄多次问 什么时候换回爸爸 、 为什么要换爸爸 。
Kimi 在 新爸爸 郭涛那偷偷抹眼泪,即使给到牛奶安慰,他也说 想要爸爸 。
src=网友们议论纷纷,或支持节目组设定,认为孩子终究也该学会成长独立,与陌生人相处。
同时还有一些专家从别的角度对此进行点评,比如儿童安全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童小军认为,孩子从四五岁起,就开始有性别意识。
节目设置的缺陷、片面人设带来的争议,让 在综艺里观看别人育儿并讨论 难以避免地会变成愈演愈烈的口水战。
他与女友的照片被部分网友扒出,掀起大范围争议,不少人指责天天早恋、嘲笑照片的非主流,对女孩的身材发育、穿衣风格进行评论。
src=最后张亮出面长文回应,希望大家理解青春期情窦初开、自己作为家长会监督引导,并直言请勿网暴。
src=网友们依旧在张亮这条微博下吵来吵去,热评个个是几万点赞、几千评论。
乍一看,《爸爸去哪儿》当年引发的纷争仿佛在同一轨道上又变本加厉的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