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指某些具有特应性体质的人群,在反复接触自然界当中某种特定物质时,导致机体产生过度剧烈的免疫反应,并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
临床上以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较为多见,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而出现生命危险。
随着空气污染加重及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升高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
血清过敏原筛查:包括食入组和吸入组检测,适合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等。
血清过敏原筛查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检测方式,适用于任何年龄,且准确性较高。
血清过敏原筛查只需抽取静脉血液标本3-4ml(无需空腹)进行检测,即可在1-2个工作日内出具过敏原筛查报告。
通过血清过敏原筛查,患者无需直接接触过敏原,安全性高,不受相关治疗药物及过敏症状的干扰,适合不能做皮试的患者以及皮肤反应差的老人和3岁以下儿童进行过敏原筛查。
血清过敏原筛查主要分为两种,即过敏原筛查14项(食入)和过敏原筛查20项(食入+吸入)。
过敏原筛查14项(食入)又称食物不耐受,是指一些疾病的发生,与某些食物的摄入有关,一般经过3-6个月的食物结构调整(忌食)后,症状多能消除。
主要检测的14项食物包括: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白/蛋黄,蘑菇,牛奶,牛肉,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
消化道:腹痛腹泻、口腔溃疡、胀气等;皮肤: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失眠等;呼吸系统: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鼻窦炎等;肌肉骨骼出现关节炎、关节疼痛等;泌尿生殖出现尿频、尿急、阴道瘙痒等;心血管系统出现胸痛、高血压、心律不齐等;其它症状如体重快速变动、高血糖、肥胖、磨牙等。
如果患者血清过敏原筛查(食入)结果显示对某种或多种食物出现不耐受,在日常饮食中应当注意哪些?
二,若不耐受食物多,则先将+2,+3阳性食物“忌食”,+1阳性食物“轮替”。三,若不耐受食物太多,则应在忌食同时改变烹饪习惯或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