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5月18日消息(记者 林师堂)文明创建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文明社区是城市文明的基石,在三亚市吉阳区海螺花园小区,垃圾分类实现便捷回收,打造垃圾分类“新样板”,垃圾分类成为小区居民新时尚。
5月18日,三亚市吉阳区海螺花园小区居民自觉来到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按下投放其他垃圾的“其他”按键,写有“其他垃圾”的盖子缓缓打开,几秒钟便完成了垃圾分类投放过程。
“扔垃圾前在家分类好,来到这里(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只要按个按键,就能投放垃圾,分类简单,操作方便,我们居民都这么做。”小区居民林先生说,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会有提示,按照提示即可完成垃圾分类投放,如此方便快捷,真正提高了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居民们逐渐习惯提前将垃圾分类好,过来按键进行投放。
在小区一处垃圾分类投放点可以看到,可回收物垃圾分类收集箱上分别设有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投放窗口,有害垃圾收集箱则设有杀虫剂、电子垃圾、过期药品、化妆品等投放口,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也设有“专属投放口”,满足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需求。
每天早晨6点多,小区保洁员会准时来到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及时进行清洁,喷洒消毒液,多次擦拭垃圾分类收集箱内外,抑制蚊蝇和细菌滋生。
“很方便,按个按键就能丢垃圾,老人操作起来也没什么问题。”小区居民李女士对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新模式”赞不绝口。如今,她和家里人都养成了扔垃圾前先分类,再定时到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垃圾的习惯。
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李学强介绍,小区由南北两个区组成,共24栋27个单元,总户数2233户,常住居民约8600人。小区自2020年10月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以来,共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8个,其中南区5个,北区3个,小区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还在每天晚上7点至9点垃圾投放高峰期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引导值班员,并在每周六举行“垃圾分类引导日”活动,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居民熟悉垃圾分类设备操作,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居民文明意识。
李学强说,以前,小区每年要大扫除、清运垃圾,耗时耗财。现在,设了8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制度、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居民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整个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小区主干道车辆停放整齐,车来人往,热闹有序;人行道上栽种着绿树花丛,小区内建有绿化景观,显得生机勃勃这是5月18日上午,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在海螺花园小区看到的景象。
以往,小区楼道杂物堆积,乱倒垃圾行为屡禁不止;机动车、电动自行车无序停放,充电线私拉乱接。今年以来,小区物业根据小区实际,推行“全员保洁”意识,提倡物业人员和小区居民在小区发现垃圾时主动拾取,投放分类垃圾桶,开展楼顶、楼道杂物清理,规划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步步推进,小区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
今年2月,物业得知小区9栋楼楼顶有居民种菜的现象,对楼顶违规种植乱象及时清理,还居民清洁舒适的环境,保障居民住房安全。
“希望小区加大整治力度,清理楼道、楼顶各类杂物,给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居民们对此连连点赞,希望小区物业加大小区楼道、楼顶杂物清理,给居民带来更好的居住环境。
“楼顶种菜占用公共资源,长期浇水施肥,果树根系破坏屋顶防水层,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引发渗水事故,影响顶楼居民生活安全。”海南三原华庭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龙介绍称,经过前期排查,物业和种菜的住户积极沟通,及时清理。同时,小区也将加强巡查力度,秩序维护员、楼管员巡楼发现杂物,及时与居民进行沟通清理,每周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一次白色垃圾清理行动,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杂物清理活动,发挥好物业、居民等多方监督管理力量,防止楼顶种菜现象反弹,为辖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亚海螺花园小区清理楼顶违规种植乱象后,如今楼顶干净整洁。记者 林师堂 摄
在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方面,为规范停放及充电秩序,小区在各楼栋附近画车位线,设置电动自行车指定停放及充电点,秩序维护巡逻人员发现电动自行车停放不规范会及时纠正,同时坚决杜绝电动自行车进入楼栋充电等不安全行为发生。此外,为避免电动自行车私拉电线引发火灾,小区在公共区域建设了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
龙表示,下一步,小区将增设休闲娱乐设施,进行绿化更新改造,仔细规划建设,整体提升小区建设品位,提升小区居住环境,不断提高小区文明水平,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