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斐老师谈:化妆品2022年如何实现市场业绩增量?(三)
2022-04-15 166

  尤其是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应将体验、场景、感知、美学等消费者主观认知,通过社会化媒体来进行互动和传播。

  你有了以上对顾客的良好服务态度和方法,再制定一个老会员介绍新会员的方法,问题就解决了。

  今天,消费品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核心逻辑不再是将消费者一网打尽,而是先去寻找自己所在品类的真实人群,通过真实人群中的领导者去引领大众市场。

  数字化时代是以“族群”聚集在一起,企业对于消费者的理解,不是简单地看消费动作,而是一个从外在表现到内在心理因素,双重驱动的感性和理性结合的生活者。

  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持续输出话题内容和交互变现,不断自动裂变跟进扩散

  因为,数字化媒体使人际沟通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兴趣化。

  这将导致未来的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关注消费过程为自身所带来的利益和价值。

  为此,一定要重视用户的主导作用,首要问题便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即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和“情感共鸣”的产品和服务,营销传播过程要有趣味性、有话题感、人格化和仪式感结合新4C法则,落地企业实践。

  即通过 “场景”和“内容”让品牌人格化,使企业区别于其它品牌,更容易吸引消费者。

  接下来,企业可以从品牌人格化角度出发,通过“社群”和“连接”实现社交媒体营销的传播。

  当前,我国消费升级将从商品消费驱动转向服务消费驱动,从传统消费驱动转向新兴消费驱动,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增加和“80后”、“90后”成为主力消费者的趋势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在清华大学总裁班讲课时指出,营销不是兜售你的产品或服务,营销是创造消费者价值。

  众所周知,化妆品企业一般有三种模式:OEM纯加工,ODM设计制造,OBM品牌运营,随着人口红利时期的终结,中国传统制造的优势已逐渐失去。

  而随着消费产业升级,消费者类型将有三个趋势:圈层化,个性定制化和标签化。

  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具身份性和个性化以及更具价值观的消费理念,高端品牌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创业期的重点是拓展市场和销售渠道,成长期的重点是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稳定期的重点是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收缩期的重点是优化产品、优化组织和优化资产以及确保资金链健康。

  企业要明白一个道理,在信息泛滥和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不喜欢独乐乐以企业为中心的硬性话题,他们需要众乐乐高度参与自由交互的平等沟通。

  越是想要做好产品,就越要经营彼此的关系,越要关注消费者文化与价值属性,着力点要放在产品附加值与消费者生活观念的互动、了解趋势以及强化产品时尚品位的体验上,即便体验营销也要做成定制或限量版。

  如何将产品优势,提炼成为辅助消费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利器,赋予产品“激发本能”的个性色彩,让消费者能感知到其超脱于产品功能特点的独特魅力,从而使得产品的功能销售变为态度销售,帮助消费者快速识别品牌,并通过建立品牌信仰的最佳手段,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个挑战。

  市场竞争就是认知竞争,建立起产品“人设”,开拓新视野是新时代必须。而不走心的努力和辛苦没有意义,不懂得提高认知能力,不会做IP提升格调,中小企业如果不善于在体验故事化上下功夫,通过错位经营把消费者与产品的关联和体验,用生动故事表达出来,要做好产品是不可能的

  为此,企业要明白一个道理,如今的消费者不喜欢独乐乐以企业为中心的硬性话题,他们需要众乐乐高度参与自由交互的平等沟通。

  显然,光有产品和项目已难以获得市场红利,救不了正在饱受煎熬的企业,只有洞察和认知才是生产力!

  事实上,现在是一个消费者与企业共创价值时代,价值不再仅仅关乎产品或服务,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体验,产品或服务已成为一种用来创造体验的人工制品。

  正如我在国家质监总局《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发表的作品《品牌策划的根本实战》一样,在过剩经济时代,大众消费的变幻莫测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今天畅销未必表明在明天也同样地畅销,因为企业是销售目标顾客想购买的东西而非你想卖的东西。

  美国营销专家兰兹鲍姆教授为此也提出,营销的最终目标是让自己成为目标市场的顾客心目中首选甚至唯一的选择。

  事实上,营销就是关于目标顾客的,属于市场导向,而不是关于你的,再或者是什么产品导向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