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二次灌装成售假灰色地带空瓶包装为源头
2022-04-29 80

  经查,韩某等人从闲置网站购买正品空瓶和包装,再购买一部分正品和制假原料进行稀释灌装,并以不同销售地版本不同或以从香港采购为幌子,在网购平台对外低价销售。

  2018-2020年,韩某等人对外销售的化妆品非法所得金额高达3100万元,已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四年至两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860万元。

  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治安大队案件查处中队中队长洪云介绍,该团伙成员对化妆品销售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除了常以版本为借口外,还会借助其他惯用说辞诱导消费者相信“正品”低价的合理性。

  洪云说:“因为有些没有外包装,只有瓶子,所以他们会向消费者宣称这些是化妆品公司的残次品,或者是机场(免税店)有人不要的产品他们拿回来售卖的。”

  在本起案件中,向制假售假团伙销售大量正品空瓶的回收贩也被警方一同抓获。洪云介绍:“一些消费者正常用完产品就挂到网上去卖,一个空瓶卖一两百甚至几百元,会有专门的人去收,他们再卖给制假售假团伙。”

  一般倒灌化妆品售卖的团队成员冗杂,拥有庞大网络体系,团伙成员对化妆品销售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除了常以版本为借口外,还会借助其他惯用说辞诱导消费者相信“正品”低价的合理性。

  从生产到销售也有固定流程,先是下线从网上大量收购化妆品空瓶,交给上线进行生产、灌装,并通过网络微信网店进行销售化妆品,且价格都在正品价格的三成到五成之间。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在化妆品造假的各个环节中,仿制瓶子的成本相对更高昂,而消费者对于产品是否为正品也常以瓶子为鉴定对象,因此专门收售正品空瓶的中介成为犯罪链条上的重要角色,且他们此前通常活跃在二手交易网站上,通过高价吸引个人消费者将闲置的正品空瓶送去回收。

  在各二手交易网站上搜索“化妆品空瓶回收”,暂未找到相关账号和页面;但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不少用户表示,自己在分享了一些国际大牌护肤品的“空瓶日记”或使用体验后,有账号会后台私信询问是否用完产品、用完后能否出售空瓶,并开出高价表明回收意愿。

  面对闲置的化妆品空瓶,也有不少消费者在网上提出疑问:是否有正规渠道回收空瓶?洪云在调查中证实:“我们打掉的这个团伙,他们购买的空瓶涉及的化妆品公司有三十多家。因为调查要出具相关鉴定,所以我们和各大品牌商也都取得了联系,得知它们基本上都不提供空瓶回收服务。

  对于化妆品“真瓶装假货”的问题,化妆品企业或许能提供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反对浪费。化妆品瓶子的生产成本本身也比较高,如果能引导或鼓励企业来回收,对企业来说既是一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方式,同时也是对自身品牌的一种保护,这样也减少了不法分子用自己品牌的空瓶回收来制假售假的几率。

  对于可能依然存在各类隐形空瓶交易的二手交易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平台方也要发挥好监管机制,让空瓶回收灰色产业链受到更多阻力。

  东耳观点:对于化妆品倒灌售卖的现象,要想遏制需要多方协作,当平台上出现这类空瓶回收人员的时候,平台也要做出预警,并审核用户是否具有合法的回收依据,而消费者在不贪恋“小便宜”、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化妆品的同时,也要谨慎判断空瓶回收的信息,避免为不法分子提供制假售假的便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